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 正文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作者:admin 时间:2021-05-15
导读:

文化网讯:来源: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在1928年1月由方志敏等领导创建的,位于闽、浙、赣、皖四省边界共52个县的部分地区,全盛时期包括弋阳、崇安、开化、崇安、祁门等25个县的部分区域,人口100余万。该根据地作为中央苏区的右翼,为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围剿”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评价闽浙赣根据地“有很好的创造”。

江西省横峰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雕塑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横峰县葛源村

根据地建设

党的建设

到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时,全省有442个党支部,党员1.2万人。1932年11月,中共赣东北省委改组为闽浙赣省委,全省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

江西省横峰县葛源村闽浙赣省委旧址

1935年7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从江西转移至浙江开化。图为开化县长虹乡库坑村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政权建设

1929年10月1日,信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弋阳县湖塘村邵家祠召开,信江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方志敏任主席。1931年11月7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的同一天,以方志敏为主席的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

信江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江西省弋阳县邵家祠。

信江苏维埃政府主席团证章

1932年1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横峰县葛源枫林村。图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遂昌县王村口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军队建设

1928年1月,方志敏等领导弋阳、横峰两县农民暴动,成立了土地革命军(后改名工农革命军)。1930年冬,闽浙赣苏区的革命武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后与红三十一师合编为红十一军)。开始时全军2000余人,后扩编为3个旅及特务团,达6000余人。

弋阳农民暴动旧址——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

红十军军旗

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闽浙赣省军区旧址。

参加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

红十军宣传画

经济建设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千方百计发展根据地经济,形成了完善的经济政策,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1931年,赣东北省造纸厂在弋阳县东潭成立。图为造纸厂旧址。

1930年8月,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各级消费合作社、贮粮合作社、商店等。图为横峰县葛源村舒溪街,闽浙赣省苏维埃商店旧址。

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南市街贮粮合作社旧址

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了《财政与经济问题的决议案》,提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开发财政来源,增加财政收入。”图为闽浙赣省财政部旧址。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银元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纸币

文化教育卫生建设

根据地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卫生建设,提出了“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建设苏维埃的文化教育”等口号,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举措,文化教育卫生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赣东北根据地,1930年创办的《工农报》。

闽浙赣根据地,1933年出版的《红色东北报》。

1934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图为第五分校使用的教材。

江西省横峰县五塘垄,闽浙赣省红色医院第一分院。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艰难残酷的斗争环境中,英勇顽强,参军参战。在苏区组织的扩红工作中,各地赤卫队、少先队整排、整连、整营地加入红军。当时只有6万人的横峰县,就有2万儿女参军参战。第五次反“围剿”时,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有上万工人和农民上火线,组织了500多个地雷队到处埋设地雷,炸得敌人焦头烂额。

图为横峰县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授予闽浙赣苏区"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图为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授给方志敏的一枚奖章。

闽浙赣故事

1.三百烈士岩

江西省弋阳县姚畈乡张家村东北面的大山上有个石灰岩洞,长 700多米,面积上千平方米,可以容纳很多人。岩洞分为7个关隘,每一个关隘之间互相连接,关口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31年2月14日,姚畈一带的人民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之中,国民党五十五师的两个团却正加紧对姚畈一带进行疯狂的“围剿”。敌人来势凶猛,这一带的苏区干部及部分赤卫队员、养伤的红军战士和当地的群众三百余人立即转移,撤进了这个石灰岩溶洞里,以躲避敌人的搜捕。由于岩洞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用炮火攻了数日难以奏效。恼羞成怒的敌人竟然使用了毒气,灭绝人性地向洞内施放毒气烟雾。洞内的三百多军民无一幸免,全部牺牲。后来,当地群众把这个岩洞称作三百烈士岩。

2.我军最早的军乐队

1930年7月,方志敏率赣东北红军独立团奇袭瓷都景德镇,全歼城内守敌,缴获一批物资,其中有十几把小号和几面军乐鼓。同年冬,中央军委决定红军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建军典礼在乐平县界首村举行时,方志敏对军长周建屏说:“打景德镇缴获的那些个洋东西应该让它发挥作用了,组建个军乐队吧。”红十军在各个连队和地方武装队伍里挑选了百余名具有初小文化的青年到弋阳县芳家墩培训学习。1931年3月,赣东北红军军乐队在苏区首府横峰县葛源镇正式建立,军乐队有大堂鼓和军乐鼓十四面,并有一面通过白区商人购进苏区的定音鼓,三十二把大小号。经过考核录取的六十名军乐队队员身着崭新的军装,在成立大会上接受赣东北苏区党政军领导的检阅。这是我军成立最早的一支军乐队。1931年秋,上坑源兵工厂试制的迫击炮发射成功,军乐队随慰劳队一同去工厂慰问,第一次向苏区军民展示了军乐队的雄姿。嘹亮动听的军乐,威武整齐的军容,使围观的群众情绪激昂。群众高兴地说:“如果白狗子看看这队伍,听听这鼓号声,也得把他们吓趴下。

3.群众巧救方志敏

一天,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方志敏和几个红军战士来到一个村子里参加一个秘密会议。不知什么原因走漏了消息,国民党地方武装不久赶到村里,把全村包围起来。方志敏虽然知道敌人来了,却没有马上撤离,而是组织群众进行疏散。他看着群众纷纷躲藏起来,才指挥战士们撤退。他们还没撤到村口,就被一群敌人堵住了去路。就在这危急时刻,方志敏和几位战士忽然发现白狗子们定住脚不跑了,一个个蹲下身子抢着捡拾地上的银元。有的没拾到,就和拾到的争抢起来,你争我夺打成了一锅粥。当官的没办法,踢这个一脚,踹那个一腿。趁这个机会,方志敏和几个红军战士加快脚步,顺利脱险。地上为什么冒出那么多银元呢?原来,村里的群众见敌人追赶方志敏等人,情急之下赶紧把红军通过打土豪分给大家的银元纷纷拿出来丢到路上,缠住了爱财如命的白狗子。

闽浙赣导览

弋阳县方志敏故居

属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江西省横峰县和弋阳县。

横峰县葛源镇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闽浙赣省苏维埃旧址、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红军五分校旧址、红军广场、司令台、四部一会旧址、少共省委旧址、红色列宁公园等一大批革命旧址。

弋阳县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方志敏烈士的故乡,县内有方志敏故居、方志敏纪念馆、赣东北工农革命军诞生地、中共赣东北特委旧址、红军总医院等红色旅游景点。

横峰县和弋阳县都是上饶市下辖县,弋阳县距离上饶市近60公里,横峰县距离上饶市近50公里,交通方便。
责任编辑:刘宏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