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守麦者 > 综合 正文

宋远珍:新农村 新风貌

作者:admin 时间:2021-05-21
导读:

文化网讯:作者:宋远珍

这两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给我的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最明显的是田间地头坑坑洼洼的土路不见了,代之以又宽又平的水泥路。修路那天我和姐姐一家正好回来了,眼看着挖掘机、压路机轰隆隆一路开过来,马上就到了我们家地头上。爹在地头上搭的木屋,娘种的芸豆、丝瓜和南瓜,还有堆积在地头上的竹竿、木棍等杂物,在我们的忙碌中,该拆的拆、该拔的拔,就等工人师傅把路修过来了。再回去的时候,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水泥路已经铺展在脚下了。

以前我娘下地干活,路面凹凸不平,骑车是不可能的,只能步行。腿脚不便加上路不好走,娘一路上走走停停,需要歇好几回才能走到我们家地头上。现在新修了路,我们姐弟仨给娘买了一辆三轮车,用我娘的话说,骑车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风快”!

村里的文化健身广场

和原来相比,不仅出行方便了,曾经被污染的环境也改善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

我们家门口原来有个池塘,村民们都叫它“大汪”。小时候,大汪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那个时候的汪水真清澈啊,爹在靠近家门口的水里垫了几块青石板,夏天的傍晚,我们姐妹俩赤脚站在青石板上,小小的鱼儿游来游去,仔细看看,还有伸着钳子到处探索的小虾。洗澡、抓鱼、捉虾,大汪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可是后来,这个大汪越来越让人讨厌了。先是水越来越少,电鱼、炸鱼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水干了,附近的村民都把垃圾扔在大汪里,渐渐的,垃圾越来越多,汪底的黑泥散发出一阵阵恶臭,一到夏天,蚊虫苍蝇到处飞,让住在汪边上的我们苦不堪言。后来池塘里长满了高高的蒲草,不知道什么时候草丛里来了一群红嘴野鸭。蒲草和野鸭一度成了我们家孩子们的牵挂。可是池塘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想去看野鸭,不仅需要透过蒲草厚厚的屏障,更需要掩鼻屏息才好。

作者照片

现在大汪已经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整的文化健身广场。

每天晚上,爹早早吃过饭,搬几个马扎,有人拿了唱机,十几个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搬个折叠的大椅子,往那儿一支,放上唱机,就是“戏台”了。茶余饭后,村里喜欢听戏的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听听戏、哼哼曲、聊聊天,也是一种悠然之乐。天气降温了,我给娘打电话,问家里冷不冷。娘高兴地说:“每天晚上都要跳跳健身操,热出一身汗呢,一点儿也不冷!”

在城里工作的我们,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看着老一辈人老有所乐、开开心心的,打心眼里替他们感到高兴,心里也由衷地感叹:“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我们生在了好时候,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工作、好好生活呢?

(作者: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 宋远珍)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